11/17 NOLLYWOOD首 映 會



[ 零號旅舍 ] 江 忠倫

[ 他不是我,先生 ] 賴 莉亞

[ B狀況:下一個就是 ] 張 慈倫

[ 我,不知道 ] 紀 玲玉

[ 凌晨十點 ] 林 郁盛

首 映 會 放 映 時 間:11 / 17 pm6:00
地點: 慶中街藝術特區第一空間 台南市南門路209巷24號

停車場-----過剩與不足的


媒材: 亮光水泥漆、文件、空間裝置
年代: 2007

在北藝大地下美術館展場中繪製機車停車格,於展覽期間開放機車進入停放

A啦 台北藝術大學 美術創作碩士班+造形研究所 新生展


2007/10/17~10/21 台北藝術大學 地下美術館
10/17 PM3:OO Opening

停車場-----過剩與不足的



藝術院校當中對於藝術創作在教育體制底下生成一種理所當然的 需要/被需要的相對供需法則,對應著的是學院教學的現況(評鑑、展覽、學位….);而回返現實社會(台灣社會)當中藝術或藝術創作總是「過剩」的存在,這中間的總體情狀攸關著社會供需原則的失衡與台灣的文化現象;平時所見多是某某已成名創作者在各種媒體上的錦上添花,卻少有更多數創作者發表作品的平台,此一現象某程度上標示了創作者在社會上一種普遍不被需要的狀態。


因此,此件作品在於揭示一種藝術文化之於我們社會「過剩與不足的現象」,與其奢侈的在一塊展覽場所發表社會上供過於求的所謂「藝術」,不如將空間釋出;對周圍環境的種種問題做出善意回應,於是在北藝大的地下美術館中我選擇將自身的展呈空間繪製成一格格的機車停車格,於展覽期間開放校園中的機車進入停放,使其成為停車場。這種對於創作看似是種消極的作法然而卻也是積極的;消極的看待藝術在現實社會裡的無處著力,又積極的希望將這樣的模棱兩可性(現實場所的場域概念做為作品的主要表現,更凸顯了既是過剩也同時不足的矛盾)納入己身創作的迴圈之中。

現實,頑固的音形



現實,頑固的音形 Reality Basso Ostinato in Art

開幕座談日>2007年8月19日星期日下午三點
地點:台灣新藝藝術空間>台南市民權路二段212號時間>2007年8月19日至2007年9月16日
策展人>趙世琛
參展人>李孟杰、高嘉宏、杜季全、林麗華、林暐程、柯合倍、黃文勇、黃雪喬、倪祥、許文馨、陳冠彰、張之穎、潘大謙等共計十三位。

撰文/趙世琛
我活在一個超自然的世界,一個什麼都可能發生的奇妙世界,那裡最奇妙的 事情,都是日常瑣事…
─馬奎斯(Gabriel G. Marquez)

若我們試著為台灣的藝術脈洛做精神上的探測,我們會發現有個「頑固精神」存在其中,那就是所謂的「寫實主義」。此處提出的「寫實主義」,並非單指繪畫或雕塑形式上對現實外貌的仿造,而是在藝術的內涵精神意義上,對「現實」的描述、對話、介入甚或是對抗等。在當代,台灣藝術家依舊承接寫實精神,只是述說的方式有所不同。約莫七○至九○年代初的台灣藝術,呈現出的是一種「陽剛」、「基進」、「質樸」及「對話(挑戰)對象清晰」的「硬派寫實」格調。而九○年代後至當前,卻迥然不同的呈現出「陰柔」、「軟調」、「浮華」、及「喃喃自語」的「軟調寫實」氣質。這種「軟調寫實」,為此展覽提出的重點。而在這處於二十一世紀的當下,再次提出十九世紀就已發生於西方的「寫實主義」,其目的不是為了「復古」,也非企圖圈劃台灣藝術的總體樣貌,而是要針對「寫實性」,進行精神上的可能探測。

Backgrounder


媒材: 錄像、現場裝置
年代: 2007

當思念一個人無力企及時,或許可以虛擬的角度詠懷一個人或事物;藉由影像處理軟體「選取」--「消去」的功能;執行 藝術品/藝術家 主體去除的動作,在原作品主體消去後留下畫面空間中的背景與其他,對應著藝術現場的空間環境---- 浴室;將藝術品/藝術家與其所(曾)在空間產生鏈結,意圖使觀看者藉由影像與手(滑鼠)操作的影像過程再次進入李慶泉的形象、繪畫、與其創作留下的鮮明意象。
在此,創作者成為提供背景資料的角色(backgrounder),提供了一處現場背景與原作品再製後的背景,呈現兩者互為滲透的的關係、人與空間的關係;與關乎自己場所記憶的種種。
p.s:李慶泉作品資料:http://chuanlee.myweb.hinet.net/

高雄港2007


媒材: 海水、鐵盒、抽水馬達、A4文件紙 物件裝置
年代: 2007

於全球知名搜尋引擎鍵入 高雄港 三個字之中英文,將顯示高雄港字眼的相關網頁文章全數印出並垂直堆疊於高雄港畔,浸泡在兩端連結海水(將海水抽起再流送回海裡)的容器之中。

我的創作



尺寸: 片長3 分52秒
媒材: 紙、筆、行為以錄像紀錄
年代: 2007

忘記了動機來自於某些憤怒或是狡獪的想調侃有關「創作的原創性」這件事,於是將印有「創作」兩字的紙張貼於牆面,以「臨摹」的方式摹寫「創作」的文字外觀。

空間呼吸



尺寸: 片長2分48秒
媒材: 呼吸聲、錄像
年代: 2006

將自身身體感知放入好青年煙薰泛黃的客廳之中,靜靜看著此空間原有的裂隙滲水與各種遺留下的痕跡,並在客廳中將喇叭藏起並於現場撥放錄製好的呼吸聲響。

空間的歷史藉由呼吸聲被引渡至顯現的位置
The history of the space was referred to present location through breathing

行者


尺寸: 片長52秒

媒材: 行走行為、錄像與現場裝置

年代: 2006

於好青年空間中連接一二樓的階梯來回反覆行走,並將攝影機固定於自己身上同時攝錄自己的足部運動,最後將攝錄好的影像投射於樓梯下方之斜面。

樓梯


(作品局部)
尺寸:於100 cm*80 cm*60 cm之角落完成。
媒材: 牆面痕跡、黑色水泥漆
年代:2007

在Iost的展場空間裡,將一處原為樓梯,現已經拆除後的水泥牆痕跡在其痕跡範圍內用黑色水泥漆塗滿,意圖在此高度人工化的展覽場合中將其現場「獨有的條件提領出來」。

窗的自明










尺寸: 破窗之長寬約100cm*75cm 括弧約30cm*6cm。
媒材: 破窗、黑色油墨
年代: 2006

好青年二樓窗外的一片蔓生雜草,在客觀世界底下似是會說話般將其存在的樣態如其所是的靜默在那展現自身,於是我感動於它不言自明的多重樣態,在其窗邊的兩側繪製一個黑色的括弧符號。

無題



尺寸: 此作約於6坪大的廚房空間完成
媒材: 土司麵包、樹脂
年代: 2007

於一個年久未經使用的的廚房中將高度人工化製作生產的土司麵包,以「璧磚」的概念進行一種對於毀壞後重新建構的創作方式,對應著此空間的 歷史 部份 ,我將土司麵包一片片的黏貼至牆面再將其局部拆除。

時間柱支撐計畫II



尺寸:此作高度約250 cm
媒材:土司麵包
年代:2006

預計於2006年十月二日起;向新淋芳麵包坊訂購三十條白土司,計畫於好青年藝術空間的廚房;以土司麵包垂直排放,搭建一頂立於其中的麵包柱型,每日放置36片土司直到碰觸屋頂支架為止,在頹敗的舊有空間中以時間之柱的有機變化對應於空間中種種有關於時間引發的現象。